安全项目

 

老年人安全计划

殷行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78万人,占总人口的26.35%。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7120人,占老年人口的18.8%;独居老人1970人,占老年人口的5.2%;纯老家庭老人7155人,占老年人口的18.9%。社区呈现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空巢化的特点。从2009年殷行社区居民伤害基线调查数据看,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率最高;从2009年伤害监测数据看,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占总伤害数比例最高,达42.22%。(考虑到社区居民伤害就诊系统初建时不健全,难以全面反映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因此,老年人安全计划启动时主要依据2009年上半年开展的社区居民伤害基线调查结果,明年我们将再次开展伤害抽样调查。)

 

从上述基线调查中收集的社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数据分析,伤害种类居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伤、交通伤、碰撞挤压伤。其中,跌倒坠落伤害数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7.69%。跌倒发生地点居前三位的是:家中、街道路面、公共设施。跌倒时的主要活动居前三位的是:做家务、驾乘交通工具、体育运动。

老年人服务中心项目

建立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助餐、日托等服务,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等提供专业服务。

“敬老关爱团队”运作机制。

 

注:乐耆社工服务社是是一家致力于推动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养老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协助老年人服务中心开展义工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

 

 

“志愿者服务团队”运作机制

老年人安全健康宣传培训项目

   

组织读书小组、花卉组、拳操队等老年团队举行各类兴趣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开设老年人安全健康专题讲座,2009年至2010年已累计举办69场。

建立培训网络。以社区学校和9所分校为培训基地,开设老年安全、心理健康、老年人护理培训等课程。2009年至2010年,共有2.3万余名老年人参加。

老年人跌滑倒安全促进项目

    

针对老年人跌滑倒占老年人伤害总数的57.69%,采取改善安全基础设施等措施:

在居民楼道安装扶手2.4万米,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人士安装家庭浴室扶手439个。

修复社区坑洼道路2421条和居住小区坑洼道路687条。

各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综合型助餐服务点均配备灭火器、防滑垫等。

向社区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防滑保暖鞋,并为其中的1034人(户)独居老人送上防滑垫,覆盖社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的99%。

累计为1284户老人家庭安装“安康通”援助呼叫器,其中2010年安装了71户。

            

 中老年人健身项目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率先在民星一村第二小区开展科学健身辅导,武术学院专家对小区60名中老年人进行新编太极拳套路带教锻炼,并运用科学仪器对健身人员每年2次跟踪体质测试,了解健身人员体质变化情况,提出科学的健身方法,逐步推广。

在9个新村片设立健身气功常年教学班和锻炼点,由武术学院派人员指导。全社区已建立中老年文体锻炼团队125个,参加人数3000余人。

成立9个“易筋经”操代表队,已有1500余名中老年人学会“易筋经”操,强健骨骼,防止跌倒。

定期做好58个小区健身苑点的健身设施安全检查,230名社区体育指导管理员帮助中老年人安全健身。

"银发平安行"

向1.84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的乘车专用社保卡上,写明老人家庭地址、主要疾病、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使老人外出安全,也让老人的家属放心。

公共场所老年人伤害预防项目

在超市每次举行大型促销活动时,公安、交警等部门派出警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促销活动不发生老年人伤害事故。

在各超市、菜市场、文化馆等公共场所,设有安全标志,并配置防火、防滑等安全设施。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定期举行消防安全逃生演习。

工农公园、民星公园分别设有灾害应急、社区安全、科普健康等内容的宣传版面和实景模拟。

学校安全计划

社区有18所中小学,共有中小学生8912名,未成年人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根据社区18所中小学学生伤害情况排查和中小学校校长安全社区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学校安全主要存在3个隐患:一是学生在学业、升学、就业、情感等压力下,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青春期、社会消极影响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往往难以解决,容易造成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学生因心理疾病造成自杀、自伤等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在学生体育活动时造成的伤害事故,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08年辖区18所中小学校和一所高校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数据统计,由于体育活动因素造成的伤害数占总数的42.62%;三是学生上学和放学途中的安全隐患据中小学校校长安全社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存在此类隐患的问卷占回收问卷总数的50%。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项目

开展学生安全主题系列活动。每逢世界卫生日和消防日等重大节日,以及寒暑假前期,在学校开展各类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月活动,参与学生8466人次(占辖区中小学生总数的95%)。在18所中小学开展有关法律、消防、交通等主题的学生安全知识PPT制作竞赛、黑板报评比活动。

在面向学生开放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普体验馆内专设“安全新家园”展区。

家长安全教育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沟通联系。

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由中原中学负责,街道社发科、思源中学、开鲁二小等共同组成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促进项目组。在中原中学、思源中学、开鲁二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工作,并进一步实施一系列心理健康推广措施,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以确保不发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学生重大伤害事故。

中原中学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促进项目试点

心理评估。利用心理测量室,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心理教育。心理阅览室增长学生心理知识;心理活动室定期开展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室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心理宣传刊物。定期编制《心语翩翩》小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向学生传输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经。

教师心理疏导和心理知识培训。每学期对班主任进行2—3次心理学培训。每学期一次进行全体教师的心理讲座。

思源中学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促进项目试点

心理咨询。每周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

开设心语信箱,保证每天开启一次信箱,及时答复学生的心理疑问、困扰。

心理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立心理辅导教学主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档案。做好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更规范。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运用每月一次的“心灵空间”专题广播、每学年一次的心理主题活动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座谈会、家长心理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团体辅导观摩,发放家校联系卡。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通过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心理辅导来帮助教师形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开鲁二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试点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开设“开心小屋”,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制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学方案。

开展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效果调查,总体认为有帮助的占90%以上。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故与伤害监测反馈的情况显示,2009年以来社区学校未发生因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引发的伤害事故。

推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方法,促进交流合作与共同提高

项目组在中原中学为社区18所中小学心理授课老师开设学生心理教育公开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各校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生心理教学和心理健康干预方法。如,中原路小学将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作为心理教学的着力点,民星中学在考试前开设“考试焦虑缓解”心理课程,市光学校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个人”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校园体育活动安全促进项目

根据2008年18所中小学校伤害数据情况,综合分析并制定相关安全促进措施,目的是降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数。

召开社区学校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专题研讨会,制定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制度。

邀请社区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进行交流活动。

各校分别制定安全及相关行动计划,在体育活动场所、学生人流密集通道设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


在体育活动前告知学生体育活动时的安全事项,规定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有体育老师在场指导,在体育活动后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加以改进。

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安装安全监测装置,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安全动态。

项目实施后,根据2008学年至2010学年学生体育活动伤害情况数据分析显示,近三个学期的学生体育活动伤害发生数呈平稳下降态势。

学生上学、放学行路安全促进项目

建立民警和协管员共同维护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

开展学生安全行路、安全骑乘自行车教育培训。

针对中小学校门口拥堵现象进行疏导,改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和行人的安全。

重点开展市光一小门前及周边安全干预工作。

居家安全计划

针对殷行社区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的特点,街道推行居家安全计划,建设安全宜居社区。

居家安全宣传培训

向6.5万户居民发放社区安全手册,内容涉及防火灾、防煤气泄漏、防滑倒、防触电和急救知识等10个方面,发放《安全用气告居民书》,发放率100%。

发挥安全促进工作志愿者、楼组长等作用,向居民开展用电、用气等安全宣传,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燃气协管员每天走访40户居民,定期检查居民家中燃气管道和燃气灶的安全,一旦查出隐患及时检修。

向居民推广煤气节能防风安全罩,共发放1160个。

家庭、邻里纠纷干预

建立街道、居委会、楼组三级调解网络,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把家庭、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中。2010年,调解纠纷741件,成功率98%,制作调解协议书474份,履行率100%。

成立心理干预工作室,开通“娟子心理热线”。由社区志愿者骨干吴美娟担任心理疏导员,面向全社区居民,通过电话沟通和电话预约的面对面交流,2010年,“娟子心理热线”共接听电话98次,对需要帮助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各种心理疑问和困扰。

建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服务。

街道妇联每季度与殷行、中原路派出所联合召开反家庭暴力工作推进研究分析会,根据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化解家庭矛盾。

医疗健康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档案和医疗服务。建立健康档案12.97万份,占常住人口9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99.08%。为老人送药和残疾人医疗上门服务,2009年以来,累计为老年人配药、送药149650人次,残疾人上门服务1.8万人次。

邀请医生向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等家属作监护讲座。

向残疾人发放安全用品591件,509名残疾人受益,为405名残疾人免费体检。

工作场所安全计划

殷行街道地处杨浦区工业企业集中区域,辖区内有生产经营单位2292家。其中包括危化重点监控单位31家,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单位31家。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与否直接牵连着社区与百姓的安危。

建立安全生产监察网络

以军工路沿线国有企业组成杨浦区安全生产第十二监察大组,每月召开生产场所工作组会议。

建立街道危化管理网络,每半年召开成员会议。研究、指导、推进、总结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工作,探讨长效安全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场所安全教育培训项目

2009年以来,组织35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和63名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参加培(复)训;

2009年至2010年,对2325名农民工、12名危化重点监控单位新进人员、1800多名建筑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

组织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护理工作安全技能培训。

针对企业单位特点,开展安全救护和消防安全等训练。

对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提高建筑工地人员安全意识。

平日和突击相结合的安全监查

2010年,社区安监人员平日出动了8807人次对4972户次企业进行了安全检查,其中查出隐患988条,发出整改通知书649份,经复查全部整改,整改率100%。

2010年,组织2463人次进行突击检查,查出安全隐患334条,发出监督检查意见书236份。经复查已整改安全隐患334条,整改率100%。

2010年,对487户“九小”企业,查出安全隐患230条,发出监督检查意见书177份,经复查已整改安全隐患230条,整改率100%。

危化单位生产安全监管项目

对31家危化重点监控单位实行“一企一档”管理,全部签订危险化学品管理承诺书。

开展危化安全知识和危化防范技能培训。

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安全监督检查。

根据危化重点监控单位不同情况,制订了反恐、消防等应急预案。2009年以来,开展反恐、消防、防爆、防污染等各种(室外)演练约200次,取得了预期效果。

职业健康安全促进计划

开展职工自我安全防范教育,组织了31家有职业危害企业单位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安监人员定期监测相关企业生产作业环境,检查安全制度及劳防用品佩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企业整改。

在有职业危害单位的工作场所开展各种安全防范技能演练。

交通安全计划

根据2009年社区居民伤害调查报告的初步结论,交通伤在殷行社区居民伤害中居前三位。发生时的交通方式骑/乘坐自行车占34.54%,骑乘电动自行车占24.45%,步行21.82%。

交警部门分析主要原因:(1)部分居民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2)部分居民和学生交通行为较盲目。(3)骑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交通安全意识。(4)行人与机动车在马路上横穿乱窜,导致司机猝不及防,安全隐患时有出现。

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项目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跨界合作,促进交通安全宣传全覆盖。重点加强骑乘自行车安全教育。

开展培训讲座。2009年来,进社区学校开设交通行路安全宣传课48次,接受教育师生7000余人次;进社区宣传59次,接受教育居民1080余人;进单位宣传18次,受教育驾驶员400余人;播放事故幻灯片10次。

纸媒宣传。2009年以来,共张贴安全宣传海报148张,安装交通宣传栏43个。

提高通行效率和通行安全项目

加大对机动车违章、违法行为整治力度。2010年共处罚机动车21582起、酒后驾车263起、醉酒驾车45起,处理机动车违法停放12195起。

开展学校门口及周边交通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学校门前不发生学生交通伤害事故。

完善社区各类交通指示标志项目

完善交通信号灯。从2009年开始在白城路沿线新增交通信号灯30组,军工路沿线新增交通信号灯20组。

完善交通指示标志。从2009年开始在白城路沿线新增5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增加交通要道处斑马线。在殷行路上小区的主道口车辆较多且过马路的行人较多,没有人行横道线,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为此,专门在此处增设了斑马线和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翻修人行道。市政等部门相互配合,对易造成人员跌倒的人行道进行翻修,面积达1.29万平方米。

消防安全计划

据统计,2009年殷行社区发生火灾26起,死亡1人。即使考虑统计口径部分变化的原因,也比2008年有所上升。其中电器用具、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占了火灾总数的76%,主要原因如下:

居民楼房龄较老,配套消防设施落后,电线老化,燃气使用不当,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救能力差。

“九小”场所多,经营者防火意识薄弱,乱堆物现象严重,自救知识和技能欠缺。

居家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志愿者计划

开设消防安全讲座。消防民警为居民开设消防安全讲座,开展各类消防宣传。

定期进行宣传活动。每月的第三个双休日在社区各新村片举行居家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开展“119”安全宣传日活动。

完善居家消防安全预防制度。消防安全工作组专家结合社区特点、消防案例等对小区保安、消防志愿者、中小学生等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建立302人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每天对小区内容易造成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巡查。

居民楼道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项目

开展高层、地下建筑消防专项整治行动。社区组织5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分赴安全隐患重点大楼,定期清理居民弃用在消防通道内的杂物。

持续推进社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开展“打通生命通道,创建平安楼宇”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消除社区消防安全隐患。

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消防逃生培训及演习。

“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促进项目

设置消防宣传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开展“九小”场所消防宣传活动,发放600多本安全手册。

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对部分经营户可燃、易燃物随处堆放、违章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依法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整治隐患200处。

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九小”场所人员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营造“防火墙”消防安全氛围。集中曝光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九小”场所,以案说法,以血的教训警示。

纯老家庭厨房防火安全行动

发放定时报警器。针对由于社区纯老家庭的老年人健忘造成油锅着火、电线短路等引起的火灾事故,为纯老家庭特殊群体发放定时报警器5000余个,提醒老人预防火灾。

定期开展助老行动。2010年以来,社区消防协管员和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检查煤气灶具5344人次,检查电器设备、电线4318人次,上门指导防火防灾知识3536人次。

儿童安全计划

殷行街道辖区内共有15所幼稚园,学龄前儿童3036名,其中入园儿童1792名。由于社会上曾发生针对儿童的伤害案件,幼稚园门前成为儿童安全问题的高危地带,且部分幼稚园儿童安全管理及设施不够完善。

儿童安全宣传教育项目

定期检查各幼稚园逃生演练预案落实情况。

集中开展散居儿童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对社区内的散居儿童由定点幼稚园每年进行4次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开展有600多名散居儿童参加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培训。2009年以来,邀请消防、交通方面的专家来幼稚园进行相关安全知识传授、逃生演练培训辅导十余次。向儿童家长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100多份,对儿童家长开展儿童安全知识培训3000多人次。

完善幼稚园儿童安全管理制度与教案项目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各幼稚园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内含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健康检查制度、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等。

完善应急预案。完善各幼稚园的防范食物中毒预案、防范传染病预案、防范午睡事故预案、防范火灾事故预案。

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签订幼儿园部门与班级之间的安全责任书。

制定教案。制定各种安全教案,如:大班教案《安全教育:尖利的东西会伤人》、中班教案《着火了,怎么办》,小班教案《安安全全玩滑梯》。

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儿童安全活动教学预案。各幼稚园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用看图、模拟、游戏等方式,编制各种儿童安全活动教学预案。

幼稚园儿童活动设施安全促进项目

排查隐患。定期组织幼稚园开展儿童活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儿童安全设施开展自查与整改。

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各幼稚园安装门防夹手装置和安全防护角。

规范幼稚园门口车辆停放。相关居委会与所在小区物业单位共同做好幼稚园门外车辆停放工作,划定园外的车辆禁停区,保障儿童进出校园行路安全。

开展护园活动。2010年4月起,建立由社工、社区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组成的护园队伍,确保儿童入园和离园安全。

养老机构老年人跌滑倒安全干预项目

项目背景

据养老机构行业协会统计显示:在敬老院和护理院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约是社区中老年人的三倍,通过对殷行社区12所养老机构的院长问卷调查发现,引发老年人跌滑倒伤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老年人生理问题,包括疾病、功能障碍和药物使用等;(2)环境问题,包括地面不平或者地面比较光滑,地面有水未能及时清理,鞋底过于光滑,照明及光线不足,楼梯、台阶及护栏等设施设置不合理,浴室、卫生设施不便等。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社工、志愿者、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等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安全健康知识宣讲。

召开养老机构负责人会议,并邀请专家为负责人进行专业教育,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组织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开展老年人护理工作安全技能培训,实行100%培训合格后上岗。

增强老年人自身机能

建立健全老年人室外锻炼和体质锻炼制度,规定专业护工每天定时带领老年人参加室外锻炼,增强腿部机能,增加身体抗跌滑防跌倒能力。

饮食卫生有专人把关,对老年人营养调节和饮食安全严格监管。

改善养老机构硬件设施

加大养老院安全投入,在设施改造方面费用支出累计达337万元,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提供轮椅、助行器等老年人行走的辅助工具,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为方便老年人行走,在老年人活动通道上安装双扶手。

配备启动床,床头安装警示灯,提醒老年人以及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改进浴室和卫生间地面防滑材料并增设座椅。

美化院内环境,增设休闲场所座椅、健身器材、绿化景观供老年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强体质。

为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率,养老院更换了所有老化线路,并在每个房间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置换房间内所有地板,杜绝因高低不平导致的跌滑倒事故发生。

压缩床位增加室内公用面积,避免拥挤,并对院内所有通道进行清理、疏通,便于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

在所有出入口、拐弯等地方设置警示标识,增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安装院内电视监控设备,全方位保护老年人的安全。

加强安全检查巡查

安监人员定期对养老机构通道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开展安全检查。

各养老机构建立安全巡查制度。

安全评估考核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街道老龄协会等每年组织对养老院安全评估考核。

骑车人员安全促进项目

项目背景

根据杨浦区疾控中心就基线调查做出的评估:殷行社区伤害居前三位的为跌倒坠落、碰撞/挤压伤、交通伤。跌倒影响因素以骑乘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伤的居多,而路面状况不理想是造成交通伤的主要原因。

干预措施

制定中小学学生骑车和外来人员电动车交通行路安全宣传教育计划。

交警六中队采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强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居委会合作,利用寒暑假向12周岁以上中小学学生传授安全骑车知识和要领。

重点对12周岁以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行路安全教育,学校、家长、社区三方合作,制止违章骑车行为。

开展学生交通安全体验活动。组织社区学校学生开展学当“小交警”和“小手牵大手”活动。

组织协管员和志愿者在道路上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骑车人员发放交通行车安全宣传册。

以中原/国和,中原/嫩江,世界/嫩江等为重点路口,派驻警力加强非机动车管理。

重点加强早晚高峰时段的巡逻力度。交通协管全力协助民警做好对非机动车、行人的管理工作。

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违章、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2010年共处理交通违法行人2704起、非机动车17268起。

铁路道口人员伤害干预项目

项目背景

沪杨支线铁路是社区内平行于白城路的一条通往杨浦车站的货运铁路,1994年为确保沿线居民出行安全,铁路部门在轨道西侧砌起围墙,因其隔断了嫩江路通往共青森林公园的道路,居民为图便利,多次私自凿开围墙,横穿铁路,成为影响该段铁路正常运行及因违章穿越造成人员死亡事故的最大隐患。

铁路沿线学校学生、外来人员多,安全意识淡薄,为图方便,亦多次从凿开的洞口通行。

沿线居民夜晚时常被火车因人员横穿铁路而鸣笛夜不安宁,写信投诉不断。

2007-2008年,由于违章穿越铁道造成人员被火车碾轧直接死亡事故4起。从上表看,在傍晚和夜间不熟悉地形的外来人员盲目穿越铁路,造成伤害事故的占75%。

项目措施

加强铁路安全宣传教育。依照铁路安全法,对社区沿线居民、学生、外来人员进行告示和法制教育,开展铁路平安宣传月活动,覆盖铁路沿线居民1.8万人次。利用黑板报、宣传横幅、小区广播、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对铁路沿线8个居委和社区单位分批、分块开展铁路平安宣传活动。

封堵加固铁路围墙。街道综治办会同上海北郊站、铁路派出所、殷行派出所进行跨界合作,对辖区内白城路段损坏的铁路围墙进行封堵和加固。持续管理。在干预措施一周内安排了12名社保队员进行24小时连续值班护墙,对损坏铁路围墙的行为进行监查和依法处理。

联合整治铁路周边。对铁路沿线无证理发店、足浴房、废品收购站等进行专项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400平米,清理盲流人员17人,以减少外来人员横穿铁路造成伤害事故发生。